催化燃燒技術作為一種高效的廢氣處理方式,在工業有機廢氣凈化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。其核心原理是借助催化劑的作用,使有機廢氣在較低的溫度下發生氧化分解,生成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,從而實現廢氣的凈化處理。為確保催化燃燒設備安全、穩定、高效地運行,規范的操作流程和科學的管理方式至關重要。以下將詳細介紹催化燃燒的運行操作要點。
運行前的準備工作
在啟動催化燃燒設備之前,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,這是保證設備順利運行的基礎。
首先,要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。檢查催化燃燒爐體的密封性,確保爐體不存在漏氣現象,若有漏氣點需及時修復,以免影響燃燒效率和造成廢氣泄漏。同時,查看催化劑床層是否平整,催化劑是否完好,有無破損、粉化等情況,若發現問題應及時更換催化劑。對于風機、閥門等輔助設備,要檢查其運轉是否正常,開關是否靈活,連接部位是否牢固。
其次,進行廢氣預處理系統的檢查。廢氣在進入催化燃燒設備之前,需要經過預處理,去除其中的粉塵、顆粒物、水分以及催化劑毒物等雜質,以保護催化劑的活性。要檢查預處理設備(如過濾器、除濕裝置等)的運行狀態,確保其能有效凈化廢氣,避免雜質進入催化燃燒室。
另外,還需檢查燃氣供應系統和電氣系統。確認燃氣管道的連接是否緊密,有無泄漏,燃氣壓力是否在規定范圍內。電氣系統方面,要檢查各線路連接是否正確、牢固,儀器儀表是否正常顯示,控制系統是否處于良好狀態。
運行操作步驟
啟動階段
啟動設備時,應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操作。首先開啟風機,讓新鮮空氣在設備內循環,排除爐體內的殘留氣體,防止發生爆炸等危險。然后啟動預熱裝置,對催化燃燒室進行預熱,使爐體溫度逐漸升高至催化劑的起燃溫度(通常在 200 - 300℃左右,具體溫度因催化劑種類而異)。在預熱過程中,要密切關注溫度變化,確保升溫均勻、穩定。
當催化燃燒室溫度達到設定的起燃溫度后,開始通入有機廢氣。初始階段,應控制廢氣的通入量,逐步增加,使催化劑逐漸適應廢氣濃度的變化,避免因廢氣濃度過高而導致催化劑過熱失活。同時,調節燃氣供應量和空氣比例,使燃燒反應處于最佳狀態,確保有機廢氣充分燃燒。
正常運行階段
在設備正常運行過程中,要實時監控各項運行參數,包括進口廢氣濃度、溫度,催化劑床層溫度,出口廢氣濃度、溫度,以及燃氣壓力、風機風壓等。通過這些參數的變化,及時掌握設備的運行狀態。
若進口廢氣濃度出現波動,應及時調整廢氣通入量或補充新鮮空氣,使廢氣濃度控制在催化劑的適宜處理范圍內。當催化劑床層溫度過高時,可通過增加冷空氣通入量或減少燃氣供應量等方式進行調節,防止催化劑因高溫而受損。同時,要保證出口廢氣濃度符合國家排放標準,若發現出口濃度超標,應及時查找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。
停機階段
設備停機時,應先停止通入有機廢氣,繼續通入新鮮空氣,讓風機和預熱裝置保持運行一段時間,將爐體內的殘留廢氣和熱量充分排出,使爐體溫度逐漸降低至安全溫度(一般低于 100℃)。然后依次關閉預熱裝置、風機和燃氣供應系統。在停機過程中,要密切關注溫度變化,確保設備安全停機。
日常維護與保養
為保證催化燃燒設備的長期穩定運行。
定期檢查催化劑的性能,當發現催化劑活性下降(如出口廢氣濃度升高、床層溫度異常等)時,應及時進行再生或更換。催化劑的再生方法通常有熱空氣吹掃、蒸汽處理等,具體方法需根據催化劑的種類和失活原因確定。
對預處理設備進行定期清理和維護,如更換過濾器的濾料、清理除濕裝置的積水等,確保其能正常發揮作用,減少雜質對催化劑的影響。
定期檢查風機、閥門、燃氣管道等設備的運行狀況,對轉動部件添加潤滑油,確保其運轉靈活。對于閥門,要定期進行開關操作,防止出現卡澀現象。同時,檢查各連接部位的密封性,及時處理泄漏問題。
此外,要定期對設備的電氣系統和控制系統進行檢查和校準,確保儀器儀表顯示準確,控制系統運行可靠。
安全注意事項
催化燃燒設備運行過程中涉及高溫、燃氣等危險因素,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注意事項,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。
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,熟悉設備的性能和操作流程,具備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應急處理能力。在操作過程中,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,不得擅自更改操作參數或違規操作。
嚴禁在設備運行過程中進行維修、保養等工作,若需進行檢修,必須先停機并切斷電源、燃氣供應,待爐體溫度降至安全溫度后,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。
定期檢查設備的安全裝置,如溫度報警器、壓力報警器、防爆裝置等,確保其靈敏可靠。當設備出現異常情況(如溫度驟升、壓力異常、報警等)時,應立即停機,并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,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啟動設備。
同時,要做好設備運行記錄,包括運行參數、維護保養情況、故障處理情況等,為設備的管理和維護提供依據。
通過嚴格遵守上述運行操作規范、做好日常維護保養工作以及重視安全注意事項,能夠有效提高催化燃燒設備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,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,確保有機廢氣得到有效凈化處理,滿足環保要求。